

青秀区:群策群力推动乡村风貌大提升来源:南宁日报 2019-11-21
群策群力推动乡村风貌大提升 ——青秀区形成群众主动参与乡村风貌改造的浓厚氛围 种满小花的乡间小路、干净整洁的农家庭院……走进南宁市青秀区刘圩镇的罗坡,映入眼帘的乡村美景让人仿佛置身于画中。青秀区多措并举、创造条件,引导群众全面参与镇村改造。各村纷纷行动起来拆危房、改旧貌,利用废弃砖瓦装点屋巷、围园成景,户户互比园子美、庭院美,乡村风貌改造任务完成率居全市首位。 青秀区坚持“自下而上、群众主体”工作思路,在各村推行“五个一”举措(即形成一个责任主体、建一个村屯微信交流群、至少召开一次村民大会、发放《致村民的一封信》、制作一张改造示意图),各级干部和乡贤沉下身子开展前期宣传动员工作,按照“五个一”要求逐项落实到位,把基层干部和各村群众拧成一股绳。充分发挥老党员、老干部等乡贤在乡村规划建设管理中的沟通协调和带动作用,让群众了解为什么要改造、怎么改造、有什么好政策,激励群众积极参与乡村风貌提升工作。在问责问效、奖补激励和后期验收中,主要以宣传动员到位、改造整体效果明显、群众出资投劳积极“三个方面”为框架标准,坚决杜绝“小打小闹”“等、靠、要”“干部干、群众看”等不良现象。 城区还采取多种激励方式,调动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。落实党员带头、乡贤助推、兑奖及时、先易后难等有效方法,让村庄改造有力量推动,方便群众参与。同时实施差异化奖补激励措施,首期村庄改造奖补资金由城区领导现场统一发放,并组织各村支书、主任、乡贤和群众代表参加发放仪式。同时,对率先完成“三清三拆”任务、群众参与度高的村采取项目倾斜、追加后期村庄空间整治资金等方式,调动群众积极性。目前通过城区级验收的基本整治型村坡除分别获得5。4万元“三清三拆”奖补资金外,还获得嘉奖20万—100万元“一事一议”后续提升改造资金。 为了“花小钱、办大事”,青秀区在村庄改造中提倡使用废弃砖头、瓦片、轮胎等材料围园造景;绿化美化提倡利用本土绿植和果树;空间整治中不设置统一标准,提倡“百花齐放、实用耐用”,并定期开展“美丽微田园”“美丽庭院”评比活动,通过“农户自荐—村委审核—镇(开发区)推荐—城区、镇、村三级核查”的方式组织评选。 目前,青秀区涌现出一批热心家乡建设的新乡贤,群众思想和乡村风貌得到进一步改善,扭转了农村工作“政府干、群众看”的不良局面。大部分村庄在完成“三清三拆”后,村民自发利用房屋周边空地、小花园、墙边、外墙立面、楼顶等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种草栽花,主动清理“牛皮癣”,打扫院落卫生,形成了“我的家园我来建、我的院落我治理”的良好氛围。 今年,青秀区265个自然坡全部开展了“三清三拆”,完成乡村风貌各类型示范村24个、特色加分项目提质升级示范村9个、生态宜居综合示范村3个,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完成率达100%,50户以上的村庄规划编制完成率超过80%。 下一步,青秀区将继续探索以农村合作社为主体,对闲置宅基地和废弃园地进行统一整理和“推销”,多渠道整合土地资源,让零星土地、闲置土地真正变成农民可以置换的“资产”支撑乡村建设活动开展,确保乡村整体风貌常态保持“新、齐、美”。(南宁日报记者李静 通讯员黄如桐 农雪冰) ![]() |
|
![]() 中国文明网联盟:
![]() |
主办单位:南宁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